谍网深玛丽中计 前路危战事在即 |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第四十七章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第三部
英国篇
原创:嗔才人
往期回顾
因为伊丽莎白一世对英国海盗的支持,导致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而法国王弟亲自到英格兰向女王求婚,又使得菲利浦二世不得不在表面上宣布对伊丽莎白放下芥蒂。但是,在暗地里,西班牙人其实一直试图跟囚禁在英国的玛丽·斯图亚特勾结,合作推翻伊丽莎白的新教政权。随着英法联姻的再次失败,西班牙人新一轮的谋逆行动又开始了。
女王天下卷
以篡位为饵玛丽中计送命
借复仇之名西皇悍然出兵
第四十七章
这么多年来,玛丽·斯图亚特一直是伊丽莎白一世的一块心病。国内天主教残余势力,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教皇和罗马教廷,还有法国的吉斯家族,哪个不想方设法准备把她推举上王位,来消灭英国新教,并达到对英格兰的控制。一直以来,沃辛汉花了很多精力来保证不让玛丽有机会和外界联系,参与到密谋篡位的活动中。而当女王50岁出头的时候,沃辛汉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可以让忠君的新教分子们一劳永逸。
也可以说,阴险的沃辛汉是主动创造机会,给了玛丽能谋逆的条件。他自己设计了一个池塘,把鱼引到池塘里,然后又准备好了鱼饵,自己下竿专等着钓大鱼。至于大鱼被安置在这种封闭空间里,到底什么时候上钩,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所以,也难怪玛丽后来一口咬定自己是被构陷获罪,痛骂英格兰人的手段下流卑鄙。
说起来,事情的缘起是沃辛汉的情报机关人员秘密抓获了一个来自法国的传教士吉尔博德·吉福德。此人也是在秘密神学院受过特殊训练,专门来英国从事颠覆活动的。而且他还认识玛丽在巴黎交好的朋友,希望能和她获得联系。不过,吉福德是个意志薄弱,贪生怕死之徒。沃辛汉略施手段,就降伏了他为自己所用。他们设计了一个方法,让吉福德联系上玛丽,并且通过他和法国保持秘密联络。而实际上,他跟玛丽的每次通信都会先送给沃辛汉的秘书,一个解码高手。由他记录下来所有内容,再封装好,送达目的地。而这个秘密联络方式,沃辛汉也设计的非常天才。他们找了玛丽居住当地的一个同情天主教的酒商。让他把存放信件的狭小而密封的木头盒子从酒桶的小口里塞进去,再拧上盖子。这样,密信就可以方便地躲过重重检查关卡,送入玛丽手中。
经过解密高手添油加醋的的密信
@The National Archives (United Kingdom)
当玛丽第一次发现了吉福德的密信,不由得欣喜若狂。她积极地跟法国方面写信联络,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却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只钻进别人圈套的猎物。关于玛丽的这些事情,都是国家的最高机密。知道沃辛汉这个阴谋的人屈指可数。除了自己的机要秘书,沃辛汉只把它告诉了自己的死党,莱斯特伯爵。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女王掌控之下的,伊丽莎白一世曾经在那段时间意味深长地对法国来使说,玛丽做的事情瞒不过我,别忘了,我也做过被软禁的囚犯。囚犯能想出来的那些花招,我都知道。
不久以后,沃辛汉就发现玛丽在英国国内的同谋们逐渐浮出水面。其中最主要的不光有从欧洲大陆来的秘密传教士,还有一些出身本地,家境不错的年轻人。他们被天主教极端分子所煽动,计划暗杀女王,让玛丽取而代之。他按捺不住心头的兴奋,专门写信告诉自己的“好基友”莱斯特,大鱼就要上钩了。
果然,玛丽在回信里欣然同意了这些计划,她亲笔写下的那些首肯阴谋篡位的言语,足以把她自己送上断头台。可惜,就在她幻想着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可以给自己帮助的时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却跟伊丽莎白正式签署了攻守同盟协议,承诺一旦发生战争,这两个新教国家将联手对付天主教的军事打击。毕竟,对于詹姆士来说,他那个从孩童时期就没再见过的亲娘,在他心里最多就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他身边的权臣们几乎都是新教徒,而且英格兰女王才是真正有权有势,需要他认真对待的那一个。
除了法国保守的天主教势力,沃辛汉还破获了玛丽寄给西班牙使节和教皇的密信。于是所有相关人员的一举一动都被英国间谍们监视起来。现在,鱼儿都已经入网,只等着看女王下一步的意思了。
随着这些谋逆集团行动的开始,沃辛汉派人把他们一个个捉拿归案,并且以叛逆谋反的罪名送上法庭。随着审讯的深入,很快玛丽·斯图亚特在案中的位置就给指认出来了。她的住所被彻底突击清查,又有很多密谋资料被发掘出来。在法庭上,她矢口否认所有的罪名,尤其是密谋杀害伊丽莎白的罪名。可惜面对铁证如山,她无法抵赖掉所有的罪名。而事态的发展,却也超出了伊丽莎白本来的预料。她也许只想通过这件事情把玛丽彻底扳倒,不再给她继承王位留下任何机会。可是,民意的沸腾却远远超出她的想象。她下令对那些从犯处以“四马分尸”的酷刑之后,不光没有浇熄臣民们复仇的火焰,反而让严惩主谋的呼声愈演愈烈。
于是,伊丽莎白此时面临非常棘手的两难选择:到底杀,还是不杀玛丽?如果她杀玛丽,必然引发欧洲大陆的强烈谴责,甚至让英国面临战争的威胁。如果她不杀,那么她一次次对玛丽的手下留情,会被当成她做为女人的软弱表现,从而动摇她的民意声望,进而影响到她统治的稳固。伊丽莎白简直纠结得睡不着觉,她后来也曾表示,也许当初把玛丽留下,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为什么玛丽这么多年价值不减,恰好就是她的禁锢,造成了玛丽越来越圣洁的形象。假若她干脆任由玛丽回到欧洲大陆自生自灭,只要身边有男人,像她这样毫无自控力的女人,一定会管不住自己,跟不止一个男人肉体交欢。在法国,凯瑟琳王太后并不欢迎她,会乐得看见她名声败坏;假如她去西班牙,这样成天跟男人胡搞的女人也必定被菲利浦二世厌弃。而偏偏伊丽莎白把她关了这么多年,客观上阻止了她的风流放荡,自甘堕落,本来该让法国王太后头疼的烫手山芋,反而要由英格兰女王来发愁。
为难的伊丽莎白一世 (作于1865-1880年)
@vads.ac.uk
不过,历史没有如果。不管伊丽莎白当初收留玛丽是对是错,她现在都必须面对抉择。而身边的近臣其实都有点看出来了,伊丽莎白虽然咬死了不肯说,但她心里是想把玛丽干掉,一劳永逸的。据说,伊丽莎白也曾经想过干脆找人暗杀玛丽,免得让国家承担这个责任。可是却被劝说,如果留下把柄,只怕效果会更糟糕。就在女王犹豫不决的时候,背后伸出黑手的人,又是沃辛汉。虽然塞西尔这么多年也视玛丽为眼中钉,可是这条变色龙毕竟太圆滑了,没有孤注一掷的胆子。而沃辛汉,却从来不缺杀伐决断的阴狠!
伊丽莎白一世签名的玛丽死刑判决书
原件@Lambeth Palace Library
伊丽莎白面对强烈的民意呼声,还有群臣的不断催促,到了1587年2月1日,她终于在沃辛汉准备好的一份决议上签字,表示自己的确同意玛丽应该接受死刑。但是,签署这份文件是幕后进行的,女王对于该什么时候行刑,依然犹豫不决,所以尚未准备公开此事。而只要有了女王签名,对于沃辛汉来说已经足够。他授意自己的副手:既然女王已经下定决心了,接下来就需要我们这些臣子帮她把事情做成。于是,副手立刻联系塞西尔,把签名文件递交了过去。并且敦促他们尽快组成一个专案小组讨论如何给玛丽执行死刑。塞西尔等人都巴不得玛丽快点儿被解决掉,如今得到了女王签名,立刻闪电手段走过行政程序,火速裁决一周后对玛丽执行死刑。
玛丽 斯图亚特被送上断头台
by Abel de Pujol(1751-1861)
@photo.rmn.fr
1587年2月8日,玛丽·斯图亚特被送上断头台。这绝不是简单的一个女人的人头落地,她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标志着伊丽莎白对天主教无条件的容忍告一段落。无论伊丽莎白她自己愿不愿意,她终于迎来了从幕后走上前台,从斡旋者变为号召者,公开为捍卫新教而战的时代。此时的伊丽莎白一世已经是个年过50的老女人。而玛丽之死,却为她的人生舞台拉开了一段最有豪气的演出的序幕。
年过50的伊丽莎白一世画像 (作于1588年)
@London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玛丽被砍头,果然引起了国际上的轩然大波。狡猾的伊丽莎白一世最开始依然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避免战争。她摆出一幅撇清的姿态,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写信,为这个意外诚恳道歉。她辩解说,局势到了最后,一切早已超出她能操纵的范围,但是,上帝知道她心里多么不愿意伤害自己的小表亲。詹姆士的表现也很耐人寻味。毕竟生母被杀,他不能太过无良,一定是要表达愤慨的。可是他的愤慨只限于一点点表面文章。而且,那一点点佯装的怒火,立刻就被伊丽莎白派来的外交使节给熄灭了。因为使节带来英国女王愿意把联合王国的继承权交给詹姆士的意向,希望未来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能真正平等地主宰岛国。詹姆士又如何能抵御这样巨大的甜头?
詹姆斯20岁时的肖像(作于1586年)
@original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Trust for Scotland at Falkland Palace
跟法国那边,伊丽莎白也是拼命地做作示弱,惟妙惟肖地表演一个弱女子被强势的群臣所迫,不得不眼看玛丽被杀的无奈。她一再表示,玛丽的死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可怕的灾难,她的心灵将永远为此饱受煎熬。还好,法国王太后当时依然把握国家大权,所以,吉斯家族无法因为玛丽的死在法国掀起大风大浪。
而幕后黑手沃辛汉,非常清楚自己要被女王推卸责任,倾倒污水,所以赶紧借口病假躲了起来。而他那个倒霉的副手则被下狱,甚至判处死刑(当然,在做戏结束后,这人还是被塞西尔和沃辛汉给保了出来)。像威廉·塞西尔和莱斯特伯爵这些没得躲的,则被女王象征性地驱逐出王宫,让他们反省自己逼迫女王做出了多么错误的决定。塞西尔不知是真的被伊丽莎白一世的盛怒给吓怕了,还是努力配合自己的搜美演戏。他写了很多非常煽情的信件向女王苦苦哀求:您是否还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再次能够靠近您,为您效劳?结果,女王连看都不看他的来信,统统打包退回。
虽然法国,苏格兰都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跟英国为难,西班牙却终于选择对英国发难。面对着伊丽莎白一世这些花里胡哨的障眼法和小把戏,熟知她性格的菲利浦二世冷笑着说,“这个女人尽可以装模作样逃避责任,可是她以为她还能骗得了谁?!” 面对英国海盗的不断冒犯,低地地区接二连三的新教骚乱,菲利浦二世终于对伊丽莎白忍无可忍了。既然决定翻脸,那就新仇旧恨一起算。菲利浦二世幕后与教皇沟通,公开发下毒誓,一定要为玛丽复仇,夺回被新教分子篡夺的英国王位。而教皇也非常默契地配合演出,号称要所有天主教徒遵从上帝的旨意,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征召新十字军,去讨伐英格兰穷凶极恶的女魔头。甚至为了对菲利浦二世表示鼓励和嘉奖,教皇还专门跟他签订协议,一旦推翻了英格兰现任统治,无论菲利浦任命谁去做英国国王,教皇都会完全赞同。
菲利浦二世画像 (作于1580年)
@London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在当时欧洲大多数人的眼里,只要西班牙国王下令大规模出兵,踏平英格兰简直易如反掌。首先这两国国力悬殊,毋庸置疑。西班牙是当时欧洲首屈一指的泱泱大国,海外殖民地更是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财富。英格兰不过就是刚刚崛起,崭露头角,经济上并不宽裕,连常备军都没有。而且,英国在低地地区(The low countries)还有法国等地支持新教武装斗争的投资,并没有带来什么太大的好处。再说菲利浦二世出身的显赫家族,控制着南欧绝大部分发达国家,他在位30多年,早就是一位威名远播的著名君王。而与他相反,伊丽莎白一世连自己到底算不算是私生女都未曾公开正名过,从她登基第一天起,关于她在位的合法性争议就没有断过。而且她不过就是一个弱质女流,怎么可能跟英明神武的西班牙国王相提并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评估,英国这次似乎都不可避免一场灭顶之灾。
作者有话说
2018年的电影《苏格兰的玛丽女王》结尾画面终止的镜头,是玛丽·斯图亚特宛如殉道圣女一般,一袭红衣跪在断头台上,斧头砍落的那一霎那。其实,真正的历史画面更加血腥残酷。
断头台上的玛丽(电影剧照)
玛丽的头被斧子砍了三次,才被彻底砍断。(要知道,斧子砍头一次搞定的成功率一向很低,难怪安·博林当年一定要恳求用长剑行刑。)当第一斧砍偏了之后,玛丽半边脖子鲜血喷涌,却还能够说话,她对刽子手嘲弄道,好好执行你的女王交给你的任务。然后,才被第二斧砍中要害,最后的第三斧,彻底令她人头落地。当刽子手抓住她的发髻,试图拎起她的头颅时,玛丽的头却从他手中滑落。原来,经过了几十年的囚禁,当年红发似火的美人儿,如今已经发色灰暗,那表面的红发,不过是顶假发而已。
玛丽的一生,是实实在在悲剧的一生。她悲惨宿命的基调,从她出生六天,父亲殒命,还在襁褓之中就颠沛流离开始,几乎贯穿了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那么,她有过命运翻盘的机会嘛?有,而且,很可能比伊丽莎白当年的机会还要好。只可惜,她在名正言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情况下,都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那就怪不得命运的无情了。
玛丽·斯图亚特的头颅(蜡像)
至于她被囚禁在英格兰之后的两次谋逆事件,纯粹是活该沦为世人笑柄。当她拥有一切优势条件的时候,都能生生地把自己给折腾到一无所有,只能逃亡国外。那就说明,她根本就不是搞政治阴谋的这块料儿。既然到了别人的地盘,如果安分守己,伊丽莎白一世也会赏她一个善终,可是她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从来不肯真正的死心。
在尚可一搏的时候,沉溺于儿女私情,浪费大好机会,这说明,她没有自律的能力。在翻盘的机会早已消失之后,却不能放下野心,接受自己的失败,这说明,她没有审时度势的眼光。既没有眼光,也没有能力,偏偏还要赖在吃人不吐骨头的政治漩涡里拼命掺合,那么,也怪不得她最后惨死的画面如此悲凉,甚至连亲生儿子都不再替她鸣不平。
往期回顾:
欧洲皇室八卦系列【英国篇】女王天下卷 (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
小编:团医女
【无事生妃】MuchAdo_USA 原创文章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媒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转载合作请写邮件至
hougong888@outlook.com